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截止2007年最新的、跨祁连山构造带红外测距观测资料,结合区域GPS观测所得形变背景,获取跨断层水平应变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其与2002年玉门Ms5.9级、2003年民乐Ms6.1级等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震中所在断层段(或整个构造带)应变加速或相对其它断层段显著,压性为主;其内一定数量场地最大剪应变强度明显"增强"或面应变强度"压性增强"(至绝对值2.0左右及以上),震后减弱或呈现张性转折.②2004年下半年以来祁连山构造带总体恢复压性变化为主的应力场状态,反映一定程度应力应变积累特性;2007年构造带西段压性应变明显增强.
推荐文章
祁连山地震构造带沙层应力仪观测记录与地震活动初步分析
地震活动
沙层应力记录
应力变化
祁连山地震构造带
祁连山云和空中水汽资源的季节分布与演变
祁连山
总云
低云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
水汽源地
2000-2018年祁连山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MODIS ET
气候因子
MODIS NDVI
祁连山
基于TRMM数据的祁连山大气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TRMM
时空变化
精度检验
降水量
祁连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祁连山构造带红外测距观测揭示的应变强度时空演变特征
来源期刊 高原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祁连山构造带 水平形变 应变强度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15.5
字数 3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86X.2007.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希 140 1690 21.0 36.0
2 薛富平 37 312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祁连山构造带
水平形变
应变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地震
季刊
1005-586X
63-1029/P
16开
青海西宁市兴海路1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9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