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噻吩类型硫在金属硼化物上的原位还原深度脱硫.实验对不同金属硼化物、镍源对硼化镍的活性影响以及还原剂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硼化镍原位脱硫活性高于其它金属硼化物;采用六水合氯化镍镍源,还原剂用量为0.64 g时,脱硫率可达99%以上.通过GC-MS、IR、XRD以及XPS分析,研究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噻吩类型硫主要通过硫原子"端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氢解脱硫反应;噻吩脱硫产物主要为C1、C3和C4烃类,以气体形式逸出;苯并噻吩氢解脱硫产物主要为乙基苯和C7烃类产物,二苯并噻吩脱硫产物为联苯.推测反应机理为,硫化物通过硫原子"端链吸附"在活性中心,富电子镍介入硫化物中C-S键形成加合物,高活性氢进攻α-C原子,C-S键断裂,脱除硫元素多以负二价形式保留在硼化镍中.
推荐文章
新型还原法脱除苯并噻吩有机硫
还原脱硫
苯并噻吩
反应条件
反应机理
超临界甲醇中氧化脱除模型物中噻吩硫的研究
超临界甲醇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正十四烷
模型物
硫化物在FCC催化剂上的裂化脱硫研究
硫化物
裂化
脱硫
FCC催化剂
油品深度加氢脱硫催化研究进展
加氢脱硫
汽油
柴油
催化剂
活性中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属硼化物上噻吩类型硫的原位还原深度脱硫研究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金属硼化物 硼化镍 噻吩类型硫 原位还原脱硫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2-94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624.431|O643.361
字数 39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9015.2007.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术元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49 873 13.0 28.0
2 岳长涛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33 394 10.0 19.0
3 刘峰 82 274 9.0 13.0
4 郭秀燕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硼化物
硼化镍
噻吩类型硫
原位还原脱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