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及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和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设生理盐水组、祛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甲氨喋呤(methotrexatum,MTX)组,观察各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和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结果:祛银颗粒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P<0.01),不同浓度祛银颗粒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与甲氨喋呤组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效果相当.祛银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可以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的颗粒层形成(P<0.01),不同浓度祛银颗粒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表明祛银颗粒能够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并随剂量的增大而作用增强,但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均不如甲氨喋呤组.研究未发现中药组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与抑制表皮细胞增生和改善角化不全有关.
推荐文章
祛银胶囊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祛银胶囊
银屑病
银屑病动物模型
药效学
祛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祛银合剂
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半柔性分子对接预测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活性成分
分子对接
银屑病
中药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药治疗 祛银颗粒 甲氨喋呤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30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727.2007.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彦萍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91 445 11.0 16.0
2 杨顶权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81 367 11.0 15.0
3 曾绩娟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2 23 2.0 2.0
4 王煜明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3 27 3.0 3.0
5 刘东玉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动物室 6 5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屑病
中医药治疗
祛银颗粒
甲氨喋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