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兰州市郊区共捕获蜥蜴107只,其中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52只,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55只.其种群密度分别为丽斑麻蜥129只/hm2,草原沙蜥100只/hm2.2个种群划分为亚成体组和成体组后,平均吻肛长(SVL)丽斑麻蜥的亚成体组为34.2 mm,成体组为54.5 mm;草原沙蜥的亚成体组为35.4 mm,成体组为57.9 mm.种群性比(♀:♂)丽斑麻蜥为1∶1.07,草原沙蜥为1∶0.94,平均接近1∶1.调查结果表明: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2个种群的密度相差不大,二者的空间分布区域可以重叠,可以共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中;丽斑麻蜥亚成体比草原沙蜥亚成体更生醒晚.蜥蜴体温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通过行为调节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机能.
推荐文章
栖息地荒漠化对草原沙蜥食性的影响
草原沙蜥
食物组成
栖息地
荒漠化
环境变化
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在鳄蜥种群数量调查中的应用比较
鳄蜥
样线法
标志重捕法
种群数量
东疆沙蜥和密点麻蜥的食性研究
食性
有益系数
东疆沙蜥
密点麻蜥
青海沙蜥种群密度调查的一种新方法
青海沙蜥
种群密度
洞穴深度
标志重捕
洞口计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的种群调查
来源期刊 甘肃科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丽斑麻蜥 草原沙蜥 种群密度 吻肛长(SVL) 性比(♀:♂) 更生醒 温度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0
页数 3页 分类号 Q958
字数 28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0366.2007.0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陇英 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19 108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丽斑麻蜥
草原沙蜥
种群密度
吻肛长(SVL)
性比(♀:♂)
更生醒
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甘肃科学学报
双月刊
1004-0366
62-1098/N
大16开
兰州市定西南路299号
54-6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5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74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