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兴"与"象征"是源于中国诗学和哲学两个领域中的不同概念,"兴"虽然也同样体现了立象尽意的语言精神,但主要以人的言说为主,因此跟注重语言超越性的"象征"有所不同.不过,随着佛老思想的融汇和以禅论诗的盛行,二者在唐代诗学的"意象--意境"概念中得到整合,在人与物的先天共感的基础上,达到了人伦与世象本体的双重言说,共同造就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辉煌,也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推荐文章
"气"的诗学阐释--中国诗学研究的视角转换及思考
元气
生命力
本真
整体人格
情感与思维——中国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主义
图形
符号
欲望
情感
思维
象征
论《孔疏》之"兴"
<诗经>
<孔疏>
<郑笺>
<毛诗传>
凝聚在群峰之上的诗学源泉——评《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
《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
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问题意识
理论原创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象征"与"兴"的整合——简论中国诗学的超验之途
来源期刊 钦州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象征 本体 超越性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新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72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314.2007.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应志 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3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象征
本体
超越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钦州学院学报
月刊
1673-8314
45-1354/Z
广西钦州市西环南路8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9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62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