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分化表型及组织起源.方法 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15例SPN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15例SPN中多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15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8~51岁,平均27.5岁.5例位于胰头,5例位于胰体,4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直径3.0~17.3 cm,平均9.3 cm.14例有完整包膜.CT检查发现15例肿瘤由不同比例实性与囊性成分混合组成,呈不均匀密度的软组织包块影,14例周边有高密度纤维包膜,1例边界不清.随访3月~10年14例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有肝脏转移者术后随访13月未见复发.SPN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常见肿瘤细胞的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裂隙.1例见肝脏内肿瘤组织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5例α-1-抗胰蛋白酶(+),13例波形蛋白(+),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5例嗜铬素A(+),8例孕激素受体(+),4例肌动蛋白(+);雌激素受体、突触素、上皮膜抗原、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岛素均为阴性.结论 SPN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SPN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导管、腺泡和内分泌细胞的分化表型.
推荐文章
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预后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分析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来源期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0,5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5.9
字数 36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488.2007.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玉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160 827 14.0 19.0
2 刘巍 滨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2 125 7.0 10.0
3 曹荣至 莱西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3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胰腺肿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4488
37-1356/R
大16开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24-126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5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