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小班病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孢子梗产生较快;保湿10 h病斑很少产孢,25 h后大量产孢,到35 h后产孢基本不再增加;在直射光下病斑不产孢,在散射光下产孢量大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病斑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0 ℃,最适温度26 ℃,5℃以下、35 ℃以上不能产孢.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单株病斑产孢量有所减少.孢子飞散白天多于夜间.阿米西达、代森锰锌(新万生、大生)、炭疽福美、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毒力较强,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醇、甲霜灵等药剂基本无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小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Ⅱ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
来源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 流行 产孢 杀菌剂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131.4
字数 32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684.2007.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梅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5 98 5.0 9.0
2 吕平香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4 54 4.0 4.0
6 李莉莉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19 1.0 2.0
7 见德宝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41 3.0 3.0
8 杨信东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68 534 14.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小斑病
流行
产孢
杀菌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684
22-1100/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