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机制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每组均设立6个时间点包括缺氧4、12、24 h和缺氧24 h后复氧4、12、24 h进行观察,其中丹参组设立0.10%、0.20%、0.30%、0.40%、0.50%5个浓度(生药浓度);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学改变,MTT法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成活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TNF-α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伴形态改变,24 h达高峰,复氧后细胞数量增加,形态改变不明显;浓度0.10%丹参组细胞损伤改善最明显;TNF-α在缺氧/复氧各时间点均降低. 结论:TNF-α参与了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病理过程;丹参对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不同浓度丹参酮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丹参酮
脑片
凋亡
胞内钙
缺氧缺糖损伤
缺氧-复氧对心室肌细胞的损伤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
川芎嗪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肾损伤分子-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肾损伤分子1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氧损伤
保护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机制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儿科药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肾小管细胞 缺氧性损伤 TNF-α 丹参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92.6
字数 29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08X.2007.06.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肾小管细胞
缺氧性损伤
TNF-α
丹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儿科药学杂志
月刊
1672-108X
50-1156/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36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
78-133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226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