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磺胺嘧啶与DNA在pH 2.21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磺胺嘧啶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均发生变化,结合紫外光谱法的测定结果,推测磺胺嘧啶与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作用模式是静电模式, 结合常数Kb为4.6×103 L·mol-1.
推荐文章
DNA与(S)-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1,4-丁二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学研究
DNA
循环伏安法
金电极
(S)-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1
4-丁二酸(5FUASP)
紫外-可见光谱
丙烯菊酯和胺菊酯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光谱法
丙烯菊酯
胺菊酯
DNA
作用方式
DNA与中性红相互作用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中性红
DNA
电化学
紫外-可见光谱
嵌插作用
水杨酸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水杨酸
DNA
电化学
紫外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磺胺嘧啶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
来源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磺胺嘧啶 DNA 循环伏安法 静电作用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3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25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972.2007.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包晓玉 53 217 9.0 12.0
2 张伟 13 38 3.0 6.0
3 黄小莹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磺胺嘧啶
DNA
循环伏安法
静电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3-0972
41-1107/N
大16开
河南省信阳市
36-11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5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604
相关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yc.hncj.edu.cn/gzzd/gzzd56.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