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差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w十一烯酸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在其差谱上,波数位于1 572,1 542 cm-1附近出现了较明显的(RCC)2-Ca离子的特征吸收带,波数位于912,3 078 cm-1附近分别出现了端双键上C-H的面外弯曲(γCH)和伸缩振动(νCH)吸收带,波数位于1 746,1 703 cm-1附近分别出现了酯羰基和羧羰基的特征吸收带.由此推测,改性剂与纳米碳酸钙表面作用机理可能是:改性剂的端羧基与纳米碳酸钙表面的钙离子结合,形成(RCOO)2-Ca离子键,从而在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上带有端双键的活性有机基团;同时,纳米碳酸钙表面利用氢键作用吸附微量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共同缠绕在纳米碳酸钙表面,提高了纳米碳酸钙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性.
推荐文章
w-十一烯酸改性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
w-十一烯酸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工艺研究
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的研究
纳米碳酸钙
湿法改性
分散
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室温工艺研究
纳米碳酸钙
棕榈酸
表面改性
室温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纳米碳酸钙
干法改性
湿法改性
偶联剂
表面活性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w-十一烯酸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反应机理的差示FTIR光谱研究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差示FTIR光谱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反应机理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0-15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O561.3
字数 303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宾杰 28 219 9.0 13.0
2 张国宝 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32 80 6.0 7.0
3 赵根锁 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10 51 5.0 6.0
4 褚艳红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14 2.0 3.0
8 王经武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5 489 11.0 17.0
9 余守志 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8 3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差示FTIR光谱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反应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77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