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了轧后加速冷却过程中带钢表面的局部换热机理,认为冷却系统实现超快速冷却的钢表面射流冲击换热区的面积.确定了薄带钢实现超快速冷却所需的对流换热系数,并采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模拟得到了超快速冷却条件下不同厚度带钢的温度场.温度场的分布表明薄带钢在超快速冷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温度一致性.同时还表明随着带钢厚度增加,超快速冷却条件下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显著增大,对于带钢内部组织的均匀性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带钢厚度范围应是超快速冷却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推荐文章
管内流动换热过程的性能综合分析
管内流动换热
结构分析与火 用损失率分析
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的综合优化
蒸发器换热过程对ORC系统混合工质选择和运行工况的影响
有机朗肯循环
蒸发器
传热
混合工质
流耗散率
不可逆损失
数值模拟
闭式喷雾冷却的瞬态传热过程研究
喷雾冷却
传热
瞬态过程
表面
莱登弗罗斯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带钢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的换热过程
来源期刊 钢铁研究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快速冷却 换热机理 表面换热系数 温度梯度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冶炼与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9,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335
字数 22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0963.2007.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相华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874 9689 41.0 54.0
2 王国栋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026 11666 45.0 62.0
3 袁国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70 307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快速冷却
换热机理
表面换热系数
温度梯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钢铁研究学报
月刊
1001-0963
11-2133/TF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80-259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9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7591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