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六味地黄丸是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衍化而来,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因其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临床常用作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现简要综述如下:
推荐文章
防风对六味地黄丸干预实验性视网膜变性作用的影响
引经药
防风
六味地黄丸
视网膜变性
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慢性肾病动物的保护作用
大鼠
慢性肾病模型
六味地黄丸
尿蛋白
血浆蛋白
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药理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
2型糖尿病
消渴
六味地黄丸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
六味地黄丸
中医证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临床应用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燕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喉科 3 0 0.0 0.0
2 张莉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药剂科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味地黄丸
临床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
月刊
1728-7324
98-4135/R
山东梁山人民中路20号0620668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4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