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40nm.荭草苷在0.025~0.14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61%,相对标准偏差(RSD)2.18%;牡荆素在0.035~0.207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 2.37%.云南丘北所产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质量分数都是最高,分别达到0.116 6%和0.145 7%,移栽到南京地区1年后荭草苷含量下降,牡荆素含量增高.以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为指标,云南丘北所产乌韭是较好的种源.
推荐文章
HPLC测定不同来源竹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
竹叶
红草苷、异红草苷、异牡荆苷
HPLC
不同产地白花败酱草中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白花败酱草
异荭草苷
异牡荆苷
含量分析
HPLC法测定复方西羚解毒丸中的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胡薄荷酮
复方西羚解毒丸
荭草苷
异荭草苷
牡荆苷
胡薄荷酮
HPLC
PHPLC法分离纯化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
PHPLC
分离纯化
荭草苷
牡荆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PLC法测定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
来源期刊 林产化学与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乌韭 荭萆苷 牡荆素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91|Q94
字数 25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417.2007.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涵庆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 558 11.0 20.0
3 夏冰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51 526 14.0 20.0
5 任冰如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8 582 11.0 24.0
7 李维林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45 1450 19.0 33.0
9 吴菊兰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 65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4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乌韭
荭萆苷
牡荆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产化学与工业
双月刊
0253-2417
32-1149/S
大16开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
28-59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4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