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注入水中乳化油含量和悬浮颗粒含量及粒径一直是控制砂岩油藏注入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原理,通过实验系统评价了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共存时乳化油滴浓度、固相颗粒含量及粒径、渗透率及注入孔隙体积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高渗储层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污水回注或清水、污水混注的砂岩地层,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共存比其单一存在时对地层吸水能力的损害要严重.当油滴粒径小于10 μm时,岩心损害程度大于70%,油滴粒径大于30 μm时,岩心损害程度低于50%.对于给定孔喉的岩心,有一个临界颗粒粒径.临界固相颗粒粒径随渗透率(即孔喉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而临界油滴粒径基本不随渗透率变化,粒径约为15 μm.
推荐文章
不同钻井方式对致密砂岩储层损害评价实验
钻井方式
气体钻井
液基欠平衡钻井
过平衡钻井
致密砂岩
储层损害
渗透率
实验评价
水泥浆对强敏感性砂岩储层损害评价
固井
防止地层损害
水泥浆
评价方法
WAA-4油田污水回注储层损害评价
污水回注
储层损害
评价
碱敏
盐敏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品质评价
测井评价
致密砂岩
裂缝有效性评价
储层品质
孔隙度
渗透率
产气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砂岩储层清水和污水混注对储层损害的实验评价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污水回注 注水水质 乳化油 固相颗粒 储层损害 实验评价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39,1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11
字数 27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697.2007.02.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清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59 366 10.0 17.0
2 李海涛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78 524 14.0 18.0
3 谭灿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 5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62)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砂岩储层
污水回注
注水水质
乳化油
固相颗粒
储层损害
实验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