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近视眼角膜Q值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Q值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的对称性.方法 使用Orbscan Ⅱ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305例610眼近视患者角膜6 mm分析区域的Q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及与其相关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厚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5例610眼角膜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16±0.11(-0.51~0.20).Q值与角膜散光、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和Zernik系数Z40之间呈线性相关,而与球镜、等效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3 mm和5 mm区不规则指数、模拟角膜镜读数、角膜直径、角膜厚度、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性别、年龄之间不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Q值个体间差异较大,与眼部多个因素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对称性良好.
推荐文章
近视眼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相关分析
近视
角膜散光
全眼散光
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相关因素分析
近视眼
角膜中央厚度
接触镜
超声角膜测厚仪
近视眼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
角膜屈光力
角膜中央厚度
屈光度
近视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视眼角膜Q值相关因素与双眼对称性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Q值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5-9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8.11
字数 35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141.2007.1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 123 637 12.0 19.0
2 李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 65 554 11.0 22.0
3 栗静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 29 92 6.0 8.0
4 汪明红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 6 24 2.0 4.0
5 朱爱斌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 8 30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9)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视
角膜
Q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