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及相应的适宜地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推荐文章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干旱区
内陆河流
地下水库
水资源
开发利用
模式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问题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水文水资源
新疆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建设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脆弱性
景观
生态建设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初析
西北地区
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
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调蓄系统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来源期刊 干旱区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地下水库 水资源 节水农业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之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1-628
页数 8页 分类号 P9461.8
字数 74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金泰 2 30 2.0 2.0
2 王智 10 147 7.0 10.0
3 刘玉芸 7 86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6)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地下水库
水资源
节水农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地理
双月刊
1000-6060
65-1103/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4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8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