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悼亡诗和西方挽歌诗封死亡的态度和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审美取向。本文考察了中国悼亡诗和西方挽歌诗各自不同的基本特徵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内容风格上看,中国悼亡诗多描写真实的亡妻感受,着力描绘亡人生前的情景与场景,抒发封于生死离别的伤感,忠实地传达出哀悼之情,格调大多悲戚。西方挽歌诗多回忆往日的欢爱,或歌颂伴随死神时坦然超脱的人生态度;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悼亡诗多以记梦的形式描写作者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西方挽歌诗也有描写梦中的欢乐与爱恋,但西方人相信亡人会在天堂永生,往日的快乐也就可以凭借相通的心灵得以延续。因此,西方挽歌诗多沉浸在一种恬静超凡的宗教氛围之中;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中国诗人通过表现内心思想与客观世界的剧烈冲突来宣泄难以压抑的悲伤情绪,而西方诗人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宗教观和自然观,在诗歌中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推荐文章
诗之唐宋辨
唐宋诗歌
异同
中国现代禅诗之"禅性"解读
现代禅诗
禅性
诗境空灵
梅尧臣"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
梅尧臣
穷者之诗
宋诗
现实主义精神
平淡自然
浅谈数学的美与诗
数学的美
数学意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悼亡诗与西方挽歌诗之美学比较
来源期刊 中美英语教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悼亡诗 挽歌诗 差异 文化根源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丽娟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 9 87 4.0 9.0
2 王旻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悼亡诗
挽歌诗
差异
文化根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美英语教学:英文版
月刊
1539-8072
武汉洪山区卓刀泉北路金桥花园C座4楼
出版文献量(篇)
219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