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林业科学研究       
摘要: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推荐文章
不同地理种源南酸枣苗期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南酸枣
地理种源
树高
地径
差异
南酸枣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和种源选择
南酸枣
地理种源
幼林生长性状
种源区划
交互效应
种源选择
幼林期黄梁木生长性状的种源间变异
黄梁木
遗传变异
种源
早期评价
不同地理种源油桐幼林期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油桐
地理种源
树高
地径
差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酸枣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来源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南酸枣 地理种源 幼林生长性状 种源区划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1498.2007.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益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90 2135 28.0 41.0
2 何贵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62 738 18.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8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酸枣
地理种源
幼林生长性状
种源区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1-1498
11-122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万寿山后林科院
198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