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和血供重建的立体形态构筑.方法 选取4只实验用成年恒河猴,均行下颌前份骨截除,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后,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分别在牵张开始及牵张结束的第0、2、4周选取1只实验恒河猴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树脂灌注微血管铸型技术,酸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的立体形态构筑.结果 影像学检查(摄X线片):牵张结束时,两侧输送盘被牵张器引导向前,并向中线移动,输送盘远心端在正中成功对接,颏部弓形缺损被整复.随固定时间延长,两侧牵张间隙骨小梁不断成熟完善,直至牵张结束后第4周,下颌骨连续性完全恢复.树脂灌注微血管铸型后扫描电镜观察:牵张开始,牵张间隙及颏部正中联合区骨膜血管普遍增生、膨胀,呈现大量血管新生的征象;骨髓内的微静脉和静脉窦也开始膨大.在牵张结束第0周,骨膜血管及骨髓内的微静脉和静脉窦增生活跃,大量骨膜来源的微血管分支长人牵张间隙及颏部正中联合区.在牵张间隙,来源于骨膜和骨髓的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网,新生成的血管网平行于牵张方向相互连接并包裹整个牵张间隙;而在颏部正中联合区,血管网的排列较为无序.在牵张结束第2周,牵张间隙中央区仍可见血管增生征象,在牵张区与两侧输送盘在下颌中线的血管连接广泛.固定第4周,血管新生现象逐渐消失,再生骨段的血管系统己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整复颏部的骨缺损过程中,下颌双侧牵张间隙与正中的压缩区组织中血管新生与新骨的生成之间存在紧密的时空联系.
推荐文章
两、三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牵张成骨
双焦点牵张成骨
三焦点牵张成骨
骨密度
羊下颌骨内置式三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
骨生成
山羊
下颌骨
模型,动物
山羊下颌骨三焦点牵张成骨的超微结构观察
牵张成骨
三焦点牵张成骨
扫描电镜
四环素荧光双标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血供重建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牵张成骨 下颌骨 血管生成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2-1044,10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785.2007.10.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静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148 794 13.0 19.0
2 王大章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90 664 14.0 20.0
3 李继华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36 281 10.0 15.0
4 祝颂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36 180 8.0 10.0
5 应彬彬 5 2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牵张成骨
下颌骨
血管生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医学
半月刊
1006-2785
33-1109/R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32-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57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37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