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在取代常规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即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新旧两种观测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气候科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差异会造成均一性数据集的开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分析的误差甚至错误,所以将两种系统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计算了我国中部地区21个气象站2005年的年平均差值,对其中的6个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数据按照云量、风速、白天和黑夜进行分类对比,并将仪器所处环境、太阳辐射(夜间为辐射冷却)、仪器原理及观测方法的变化认为是气温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两种仪器观测的气温年平均差值基本上在±0.2℃之内.在上述差异因素中,大多数的台站仪器差异基本在±0.1℃之间,观测方法差异、仪器环境差异也比较小,而与太阳辐射有关的差异最大.
推荐文章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结果差异及原因分析
自动站
人工站
观测数据
差异
自动站与人工站气象数据差异的原因
自动站
人工站
气象数据差异
原因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数值的比较分析
自动站
人工观测
气温
比较分析
衡阳地区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气温对比分析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气温对比差值
误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中部地区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来源期刊 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气温 仪器差异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9
页数 6页 分类号 P4
字数 40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26.2007.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玉峰 9 307 6.0 9.0
2 余君 2 87 2.0 2.0
3 刘均 1 4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19)
二级引证文献  (23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2(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3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7(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气温
仪器差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
月刊
1000-0526
11-2282/P
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495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72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