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小浪底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输移和河床变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水库运用初期基本上为异重流排沙;库区干流淤积形态为三角洲且不断向下游推进;支流淤积主要是干流倒灌的结果,在沟口可形成拦门沙;库水位大幅下降,干流河床将产生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支流淤积面随之下降.水库投入运用以来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尽管预报试验所采用的水沙条件与水库运用以来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两者在输沙流态、淤积形态及变化趋势方面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模型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符合实际的.
推荐文章
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对沁河溯源冲刷的影响
水流挟沙力
溯源冲刷
拦沙运用
沁河下游
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利枢纽拦沙初期调度规程》中的若干问题
调度规程
综合效益
调水调沙
防洪
减淤
拦沙初期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库拦沙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
拦沙减淤比
水库拦沙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小浪底水库支流拦门沙成因分析
小浪底水库
支流拦门沙模型试验
响应关系非工程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泥沙输移及河床变形研究
来源期刊 水利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拦沙初期 泥沙输移 河床变形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5-108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143
字数 37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59-9350.2007.09.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书霞 4 70 3.0 4.0
5 张俊华 52 409 11.0 17.0
6 陈书奎 23 129 6.0 10.0
7 马怀宝 40 185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117)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浪底水库
拦沙初期
泥沙输移
河床变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学报
月刊
0559-9350
11-1882/TV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甲一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A座1156室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74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