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近混相驱理论,适当选择注入气的组成,形成湿气或富化气,在低于最小混相压力下可能会形成蒸发-凝析双重传质作用的近混相驱,在适当降低注入压力的同时能使驱替达到与混相驱相同的效果.以我国海上油田某一实际油藏为例,采用该油藏伴生的富化气进行回注,通过注入气体与地层原油之间互溶性膨胀实验以及多级接触PVT相态特征实验和模拟研究,描述了近混相驱多级接触过程中注入气和地层油之间组成变化特征以及PVT高压物性变化规律,探索了我国海上油田注伴生富化气近混相驱油机理.
推荐文章
注富烃气凝析/蒸发混相驱机理评价
注气
混相驱
近混相驱
凝析
蒸发
提高采收率
涠洲12-1油田注伴生气近混相驱替机理实验及模拟研究
注气驱机理
互溶性膨胀试验
多次接触实验
近混相驱
高3断块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研究
蒸汽驱
烟道气
驱替实验
稠油
蒸馏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缝洞型油藏
注气替油
提高采收率机理
非混相
混相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注伴生富化气近混相多级接触驱替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富气驱 近混相 多级接触 驱替 注气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
字数 32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7.0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雷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1 237 10.0 14.0
2 庞进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2 13 2.0 2.0
3 孙良田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16 274 8.0 16.0
4 雷霄 2 6 1.0 2.0
5 米洪刚 5 5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富气驱
近混相
多级接触
驱替
注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5086
51-1718/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23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