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汉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研究系统哌甲酯剂量滴定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疗效影响因素,寻找潜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设计.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给予系统的哌甲酯剂量滴定,达到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最适剂量.以教师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ADHD-RS-Ⅳ)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教师填写的简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收集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资料,包括就诊时症状严重程度、智商、感觉统合能力、学习成绩等.对于连续型变量采用相关分析,对二分变量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因素对行为量表减分的影响.结果:完成剂量滴定患者的最终处方日剂量平均为(17.3±7.7) mg,以体重计算平均为(0.45±0.11) mg/(kg·d).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教师ADHD症状评定量表总分在治疗前为30.25±9.16,治疗后为19.87±10.03,P<0.001).无论是哌甲酯日剂量还是体重剂量均与疗效无关.在所有研究的因素中,就诊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药物疗效呈正相关(r=0.437~0.567, P<0.001);韦氏智商C因子与教师量表减分呈弱的正相关(控制治疗前症状严重程度后,偏相关系数r'=0.235~0.309, P<0.01);对于共患学习困难的患儿,教师评定量表各项减分(总分7.35±7.67,注意分4.85±4.54,多动冲动分2.50±4.12)均低于无学习困难者(总分12.33±10.42,注意分6.96±6.00,多动冲动分5.32±5.37,P<0.05);家长评分中,有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患儿的多动冲动分的改善(6.34±5.72)优于前庭平衡功能正常者(3.98±4.84,P<0.01),而在教师评分中,注意分的改善较差(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者5.34±5.70,正常者7.43±5.51,P<0.05).结论:哌甲酯系统剂量滴定方案治疗汉族儿童ADHD安全有效.疗效的个体差异与剂量无关.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包括治疗前症状的严重程度、韦氏智商C因子、共患学习困难和前庭平衡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