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原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组元的基础上,利用电缆延时和电缆反射两种方式获得了间隔500~1 000 ns的猝发双脉冲输出.在感应加速腔上进行了双脉冲实验,获得了幅度大于200 kV、前沿小于35 ns、平顶大于60 ns的双脉冲加速电压波形.两种方式中第一个脉冲的前沿和幅度都达到了原单脉冲组元的水平,表明加速腔负载的变化对波形没有明显影响,但由于电缆对波形的损耗,第二个脉冲的幅度和前沿比第一个脉冲略差.可以利用水介质传输线来代替长电缆,减小传输线的长度及其对波形的损耗.两个脉冲间的幅度差异可以通过改变长电缆的阻抗来调节.实验表明,通过这两种猝发双脉冲的产生方式并结合加速腔磁芯的改进,可简单高效地完成原单脉冲LIA的双脉冲改造.
推荐文章
直线感应加速器聚焦段的模拟
直线感应加速器
聚焦段
粒子模拟
螺线管线圈
磁透镜
直线感应加速器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电磁场
直线感应加速器
补偿
场路耦合
有限元
直线感应加速器组元的双脉冲改造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
双脉冲
铁氧体
直线感应加速器中四极磁铁聚焦强流电子束研究
直线感应加速器
强流电子束
四极磁铁
聚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猝发双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组元研究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猝发双脉冲 电缆延时 电缆反射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加速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5-69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L503.3
字数 24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建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68 399 10.0 16.0
2 陈思富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37 170 8.0 11.0
3 黄子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28 190 9.0 13.0
4 叶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18 4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线感应加速器
猝发双脉冲
电缆延时
电缆反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