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嘉陵江流域地跨多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丰富,但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衰竭,地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这些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考虑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指标权值和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把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质量划分成优、良、中、差4个级别,得到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以期为科学的开发嘉陵江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地质环境,开展对该流域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合理地规划及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概况及其质量的模糊评价
岷江上游
生态环境地质
模糊数学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嘉陵江上游
河流纵剖面
陡峭指数
地貌过程
青藏高原东北缘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地貌形态初步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字高程模型(DEM)
岷江上游
地貌形态
2015年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集
地质灾害数据集
防灾减灾
工程地质
燕子河流域
嘉陵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GIS的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评价
来源期刊 资源与产业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GIS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评价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X821
字数 31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2464.2007.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德政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50 320 11.0 14.0
2 李娜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2 110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7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嘉陵江上游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GI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资源与产业
双月刊
1673-2464
11-5426/TD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73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