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乙醇、氧等离子、NaOH、浓硫酸分别对氧化铟锡薄膜进行了处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试仪对处理后薄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及表面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浓硫酸和NaOH处理后的氧化铟锡薄膜表面具有较低的粗糙度、较小的表面颗粒半径、较低的碳污染以及较高的表面能;另外,以不同材料处理的氧化锢锡基片为阳极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了双层结构发光器件ITO/NPB/A1Q/Mg:Ag/Ag,并对器件的电流-电压(J-V)、亮度-电压(B-V)特性以及效率(η)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处理基片做制备器件性能最差,而经浓硫酸、NaOH处理后的氧化铟锡基片所制备的双层器件的光电性能优于氧等离子处理,其启亮电压更低,发光亮度及效率更高.
推荐文章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
有机电致发光
结构
发光原理
全色
柔性显示
稀土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热传导特性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热传导
热阻模型
温度分布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稳定性
电流-电压混合源
电致发光器件中杂质态的引入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掺杂
掺杂浓度
电导率
发光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TO表面改性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氧化锢锡 有机发光二极管 表面能 表面改性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光电学工程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5-957,9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72
字数 2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7.05.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亚东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318 2024 18.0 25.0
2 黎威志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36 218 9.0 12.0
3 阳秀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5 19 3.0 4.0
4 钟志有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15 81 5.0 8.0
5 季兴桥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14 80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锢锡
有机发光二极管
表面能
表面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1-0548
51-1207/T
大16开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62-3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8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6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