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裂缝的微观延伸出发,从理论上剖析了井壁附近天然微裂缝在裂缝连接、裂缝延伸方面的作用:在水力裂缝延伸沿程的天然裂缝会改变水力裂缝的传播方向,从而使裂缝的连接性能变差,产生多条水力裂缝;在射孔边缘的天然裂缝,虽然在方位上对裂缝连接极为不利,但仍可能成为水力压裂裂缝的最初通道,直接改变裂缝的延伸方向,使得裂缝自然连接的过程变缓或失败.应对措施,一是加入细陶或微陶,封堵部分狭窄裂缝,兼降滤作用;二是在前置液中加入柴油,降低滤失;三是缩小射孔段的长度,减少裂缝的起裂点.
推荐文章
定向射孔对水力压裂多裂缝形态的影响实验
水力压裂
定向射孔
裂缝(岩石)
形态
非对称性
水平应力差
射孔方位角
改进压裂增产效果
地层模量差对水力压裂裂缝高度控制的影响
地层
模量差
水力压裂
模拟器裂缝
几何尺寸
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延伸的试验研究
水力压裂
裂缝延伸机理
实验模拟
燃爆诱导水力压裂多裂缝耦合起裂规律
高水平地应力差异
燃爆诱导水力压裂
诱导应力分布
多裂缝起裂压力
复杂压裂缝网
压裂施工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天然气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裂缝 天然裂缝 水力压裂 裂缝变向作用 射孔段长度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142,1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57.1
字数 2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752.2007.05.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天雨 9 147 5.0 9.0
2 王嘉淮 18 321 10.0 17.0
3 王玉斌 11 153 6.0 11.0
4 王继国 1 3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72)
二级引证文献  (26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3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4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6(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7(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8(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9(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裂缝
天然裂缝
水力压裂
裂缝变向作用
射孔段长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天然气学报
月刊
1000-9752
42-1273/TE
16开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62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