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金属支架表面光滑度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支架光滑组(n=20)和支架粗糙组(n=20),分别将表面光滑和带有沟槽(深20μm)的两种金属支架各20枚植入大白兔的左或右髂动脉.术后5个月处死动物进行形态学分析,测定两组支架置入处血管管腔和血管的横断面积、内膜厚度和面积、内膜/中膜值,比较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变化.结果 支架光滑组和支架粗糙组支架置入段血管管腔面积分别为(2.79±0.28) mm2和(2.07±0.28) mm2(P<0.05),内膜横断面积分别为(0.69±0.30) mm2和(1.48±0.32) mm2(P<0.05),内膜/中层值分别为1.27±0.47和3.08±0.89(P<0.05),此外,两组中层横断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光滑组支架内再狭窄率[(30±12)%]与支架粗糙组[(48±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血浆ET、TXB2、AngⅡ、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支架粗糙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支架光滑组(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可能为球囊和支架的机械损伤所致,金属支架20μm深的微粗糙表面加重了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迁移及血小板的激活、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再狭窄的发生,表面微粗糙支架植入术后炎症反应更显著.
推荐文章
支架表面的光滑度对家兔髂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支架
表面光滑度
内膜增生
再狭窄
花岗石磨抛光的表面光泽度特性
计量学
花岗石
抛光
光泽度
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髂动脉
球囊损伤
再狭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属支架表面光滑度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支架光滑度 再狭窄 新生内膜 炎性因子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3|R-33
字数 23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562.2007.03.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支架光滑度
再狭窄
新生内膜
炎性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学
双月刊
1671-7562
32-1659/R
大16开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28-69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9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2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