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纤溶功能)和抗凝血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40只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通过快速放血使其处于休克状态,随机分为8组:休克前组、休克1 h组、休克2 h组、休克4 h组、休克6 h组、休克8 h组、休克12 h组和休克24 h组,每组各5只.观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PAI-1:A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纤溶酶原活性(PLG:A)及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休克前比较,各休克组PLG:A、AT:A逐渐降低,于休克后2 h均显著降低(P<0.01).休克后血浆tPA:Ag和PAI-1:Ag、FDP、DD增加(P<0.01),分别于休克后2~8 h达到峰值,随后tPA:Ag随休克的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血浆FIB于休克1 h明显增加(P<0.01),随着休克的发展,于休克2 h开始下降,休克12 h降至最低值.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早期纤溶功能亢进,而后趋向受抑状态,抗凝血酶呈消耗性下降,纤溶和抗凝系统失衡在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纤溶功能和抗凝血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检验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抗凝血酶 失血性休克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9-4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6.1
字数 22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07.04.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景业 66 459 12.0 18.0
2 张艳杰 8 79 4.0 8.0
3 谢海啸 20 93 7.0 8.0
4 王明山 109 1008 16.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抗凝血酶
失血性休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检验医学
月刊
1673-8640
31-1915/R
大16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2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0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