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些学者常常运用陌生化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生新法”比陌生化理论更适用于分析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两种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由于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似的经验,因而陌生化与生新法运用在文学创作中,都可以延长读者对作品的感受时间,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基础不同,应用范围不同,实现方法不同。
推荐文章
陌生化阅读教学初探
陌生化
阅读
产生
对比
意义
浅谈影视传播中的陌生化效果
陌生化
电影艺术
表现视角
视觉因素
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
英美文学
陌生化语言
特点
"陌生化"理论视域下的《奇遇人生》
陌生化
奇遇人生
什克洛夫斯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陌生化与生新法
来源期刊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陌生化 生新法 相似 区别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99
页数 3页 分类号 I0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伏玲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10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陌生化
生新法
相似
区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双月刊
1008-7613
41-1258/G4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出版文献量(篇)
23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