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初步研究.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旋耕和翻耕3种耕作处理(即免耕-免耕,免耕-旋耕和免耕-翻耕),早稻和晚稻采取同一耕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免耕后进行土壤耕作(翻耕、旋耕)可以降低耕作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贮量,尤为翻耕显著,早、晚稻均表现为这一趋势;晚稻收获时,表层0~5 cm的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免耕-翻耕、免耕-旋耕在5%水平上显著高于免耕-免耕,而下层差异不显著;早、晚稻晒田时,表层0~5 cm原状土饱和导水率均表现为免耕-翻耕在5%水平上显著高于免耕-免耕和免耕-旋耕,而5~10 cm无显著性差异;早、晚稻的实际产量均表现为免耕-旋耕>免耕-翻耕>免耕-免耕,起主要作用的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
推荐文章
不同轮耕方式对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
轮耕
冬小麦-春玉米轮作
土壤容重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土壤水分
产量
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苹果
‘红富士’
鼠茅草
土壤容重
土壤总孔隙度
产量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土壤
物理性状
导水率
轮耕
产量
微喷补灌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微喷补灌
畦灌
土壤物理性状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轮耕 稻田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341.1|S511
字数 41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819.2007.12.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小平 84 1216 19.0 31.0
2 陈阜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178 5201 45.0 66.0
3 张海林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69 2182 22.0 46.0
4 伍芬琳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3 291 3.0 3.0
5 孙国峰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3 15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60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393)
二级引证文献  (1217)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3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3(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4(8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5(117)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05)
2016(13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7)
2017(20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99)
2018(28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6)
2019(26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7)
20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轮耕
稻田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