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新裂孔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方法 对2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同时行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屈光状态、晶状体状态、对侧眼预防性治疗的病变类型和治疗的方法、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形成的时间和玻璃体状态、新发生裂孔的类型和位置、治疗的方法.结果 平均年龄41.3岁,15例(71.4%)为男性,全部为近视眼,其中16例(76.2%)高度近视(大于6.0D),全部为有透明晶状体眼,对侧眼预防性治疗的病变类型:15例(71.4%)为变性萎缩孔,6例(28.6%)为马蹄孔伴随广泛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变性区大于6个钟点),全部病例均行视网膜裂孔孔周氩激光光凝术,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形成的时间平均为21.6个月,术前部分玻璃体后脱离(PVD)2例(9.5%),无明显的色素颗粒,新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形成后,部分PVD伴色素颗粒18例(85.7%),全部均为马蹄形裂孔,马蹄孔伴后缘卷边2例(9.5%),9例(42.8%)新裂孔形成的位置位于激光光凝区的边缘,12例(57.2%)位于正常或未治疗的视网膜上,发展为视网膜脱离18例(85.7%),累及黄斑6例(28.6%),16例行视网膜裂孔冷凝联合巩膜环扎和外加压术,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单纯视网膜裂孔3例(14.3%),再次行氩激光光凝术,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论 中青年高度近视不伴随PVD是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光凝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预防性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后脱离牵拉新裂孔形成有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的预防性治疗
无症状视网膜裂孔
预防性激光治疗
对侧眼
LASIK术前视网膜裂孔的预防性光凝治疗
预防性激光光凝术
视网膜裂孔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近视眼
氩离子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裂孔
氩激光光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无症状视网膜裂孔 预防性激光治疗 对侧眼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9-4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38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07.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学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31 97 7.0 9.0
2 李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160 456 10.0 13.0
3 赵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70 131 6.0 7.0
4 罗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13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症状视网膜裂孔
预防性激光治疗
对侧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66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