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早中熟和中晚熟大豆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等,结果表明: 中晚熟品种(王中王、吉育35等7个)中后期叶面积指数比早中熟品种(黑农41、吉育67)大,峰值高,持续时间较长,群体光合势大,净同化率较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大;与早中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主茎总节数增加2~5节,中部节间长,株高过高,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导致籽粒产量不高.中晚熟品种具有结荚节数多(增加2~3节),生长期延长10 d左右,植株较粗壮、高大,总干物质积累量大的增产优势.发挥其增产潜力需要合理密植,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推荐文章
硅肥对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硅肥
夏大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品质
带状套作复光后不同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套作
大豆
产量水平
品种
光照恢复
干物质生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晚熟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比较
来源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熟期 物质生产 株型结构 产量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65.1
字数 26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30.2007.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建新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112 1280 18.0 30.0
2 薛丽华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41 411 12.0 19.0
3 木合塔尔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4 97 4.0 4.0
4 张佩铃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6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熟期
物质生产
株型结构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330
65-1097/S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58-1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6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