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立方硅氧烷(odaaps)作为保护剂合成了金纳米颗粒,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米溶胶的pH值,从而改变立方硅氧烷上羧基的存在形式,控制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可逆聚集与分散;当将其pH值降低至2.5时,颗粒能够完全沉淀,加碱调节其pH与原始值(pH=9)一致时,聚集的颗粒会自动重新分散形成溶胶,其具有与起始一致的高分散性.
推荐文章
纳米金颗粒的晶种法制备及表征
晶种生长法
柠檬酸钠
硼氢化钠
抗坏血酸
纳米金颗粒
金胶/碳球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金胶/碳球复合纳米材料
表征
微波水热法
SEDS工艺制备丝素纳米颗粒及其表征
丝素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
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空间立构pH敏感喜树碱新型纳米胶束制备及评价
喜树碱
新型纳米胶束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抗肿瘤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H敏感的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立方硅氧烷 可逆聚集与分散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39,1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
字数 18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656.2007.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玉扣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8 933 14.0 27.0
2 华南平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8 649 12.0 24.0
3 杨平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8 865 14.0 26.0
4 邹翠娥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 116 6.0 8.0
5 周秋华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系 22 10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纳米颗粒
立方硅氧烷
可逆聚集与分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