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胰岛素加维生素C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35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只)、SAH组(10只)、SAH+胰岛素组(10只)、SAH+维生素C+胰岛素组(10只).采用兔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治疗组动物分别在第1次注血后30min开始给药并持续至实验结束.在实验第5天采用灌注固定法处死白兔,取基底动脉和相邻部分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测量基底动脉的横截面积以评估CVS的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R)的表达.结果 维生素C和胰岛素联合应用组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为(410 688.90±19618.13)μm2,对照组为(462 107.90±42 999.4)μ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H组和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组血管横截面积分别为(236 486.37±8 721.3)μm2和(245 787.8±23 878.1)μ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受体在SAH组和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组表达明显下调,而胰岛素和维生素C联合应用显著增加胰岛素受体的表达.结论 维生素C和胰岛素联合运用可有效缓解兔实验性SAH后的脑血管痉挛,而单独应用胰岛素未能缓解血管痉挛.
推荐文章
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1
脑血管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外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CT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价值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胰岛素加维生素C对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颅内 胰岛素 抗坏血酸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6-2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5
字数 25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22X.2007.06.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颅内
胰岛素
抗坏血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月刊
1009-122X
44-1459/R
大16开
广州市流花路111号
46-217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1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35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