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水土保持林对天然降雨起着截流、吸收的作用.系统研究了试验区内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板栗林以及马尾松+板栗混交林的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文效应.结果发现,不同林分在这3个方面均表现出差异.(1)林冠层截留量针叶林大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居中,其顺序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板栗林.(2)林下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和土壤蓄水功能阔叶林大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居中,其顺序为:板栗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通过3个层次水文效应研究,揭示出营造和经营管理水土保持林时,应促使3个水文层次功能的同时优化,尽量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加植被层次结构的复杂性,既要发挥针叶林林冠层截留效应,又要发挥阔叶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涵养水源功能.
推荐文章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的比较
土壤蓄水量
杜仲人工林
油桐人工林
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
植物配置模式
江西省
唐山市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分析
水土保持林
降水
再分配
径流
水沙变化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南方红壤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壤侵蚀区几种水土保持林水文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林 水文效应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198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15
字数 40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88X.2007.06.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左长清 61 1236 20.0 34.0
2 杨洁 110 1314 20.0 29.0
3 喻荣岗 38 370 11.0 17.0
4 李小强 18 133 6.0 11.0
5 谢颂华 74 702 18.0 23.0
6 王昭艳 9 5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0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林
水文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