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玉林市2005~2006年晚稻的观测和调查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后得知,2006年晚稻丰两优一号结实率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幼穗分化的敏感期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过程.其它品种之所以受害不重,结实率基本正常,主要是由于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丰两优一号是来自气候和自然条件迥然不同的安徽,相对于广西、广东培育出来的品种对低温的敏感性要高得多,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鉴于丰两优一号2006年晚稻引种玉林所造成的损失而得到一些启示,在以后的良种引进过程中,应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品种的潜在风险.丰两优一号在玉林作双季晚稻栽培能否成功
推荐文章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香一号的特性分析
水稻
丰两优香一号
高产
优质
抗逆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丰两优香一号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中稻
丰两优香一号
高产
栽培
丰两优香一号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丰两优香一号
特征特性
优质
高产
栽培
超级稻丰两优香一号在衢州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方式探讨
杂交水稻
丰两优香一号
种植表现
栽培方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6年晚稻丰两优一号结实率偏低的气象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气象研究与应用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晚稻 丰两优一号 结实率偏低 气象条件 对策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62.8
字数 37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411.2007.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国保 15 119 6.0 10.0
2 廖桂奇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97)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稻
丰两优一号
结实率偏低
气象条件
对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研究与应用
季刊
1673-8411
45-1356/P
大16开
南宁市民族大道81号气象局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24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