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4、IL-13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恶唑酮灌肠造模).造模3 d后全部处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细胞培养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4、IL-13的表达量.结果 培养24 h后,模型组SMC、LPMC和PBMC中IL-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均<0.01),SMC和PBMC中IL-1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 IL-4和IL-13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在实验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作用的探讨
实验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受体
拮抗剂
衰老对于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
衰老
炎症性肠病
紧密连接
肠黏膜屏障
CD+4Th细胞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变化
CD+4Th细胞
(口恶)唑酮
结肠炎
流式细胞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细胞介素-4、13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恶唑酮 结肠炎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4-77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7.1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维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74 540 13.0 19.0
2 陈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7 413 13.0 18.0
3 陆允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1 176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细胞介素
恶唑酮
结肠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