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室内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及三龄幼虫的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各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并获得其数学模型.草蛉幼虫食量随龄次的增加而增大,二、三龄幼虫的a′/Th值明显大于一龄幼虫,三龄幼虫寻找效应用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出E=0.2814P-0.3911,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eddington模型拟合后获得:E=0.2753/(0.7703+0.2297P),表明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呈双曲面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绣线菊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中华通草蛉
功能反应
干扰效应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茶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中华通草蛉
茶蚜
功能反应
干扰效应
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及实验种群幼虫耐寒能力的影响
中华通草蛉
滞育
光周期
越冬成虫
幼虫
耐寒性
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日本通草蛉幼虫对荻草谷网蚜捕食作用
日本通草蛉幼虫
人工饲料
荻草谷网蚜
捕食功能
干扰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玉米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Q969.38+4.2
字数 21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942.2007.03.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照会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85 1001 17.0 25.0
2 郑效虎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6 60 4.0 6.0
3 辛肇军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6 64 5.0 6.0
4 陈梅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5 54 4.0 5.0
5 武强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 5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华通草蛉
玉米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942
37-1148/S
大16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24-2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8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