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胃间质瘤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在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组织起源仍不是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探讨胃间质瘤的内镜、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胃间质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点,并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2例胃问质瘤的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和S-10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42例胃间质瘤发生于胃底21例,胃体14例,胃窦7例;良性17例,交界性14例,恶性11例;胃镜表现为粘膜下半球型隆起或息肉状隆起.与周围分界清楚,表面可有糜烂或溃疡,胃镜下组织活检阳性率较低.42例胃间质瘤中梭形细胞型29例,上皮样细胞型5例,混合型8例;CD117、CD34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92.86%及78.57%.结论:胃间质瘤有独特的形态特征,CD117和CD34同时检测有助于胃间质瘤的诊断.
推荐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胃肠肿瘤/病理学
间叶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胃肠肿瘤
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间质瘤7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胃肠肿瘤
间质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复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间质瘤的内镜、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来源期刊 癌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窥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外科手术
年,卷(期) 2007,(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2-12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5.2
字数 43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67x.2007.11.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连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29 231 8.0 14.0
2 李海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174 1125 15.0 25.0
3 李楚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36 217 8.0 13.0
4 刘建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15 263 7.0 15.0
5 黄开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76 445 11.0 18.0
6 朱兆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68 433 11.0 17.0
7 王凌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34 263 8.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间质瘤
内窥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外科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癌症
月刊
1000-467X
44-1195/R
大16开
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
46-2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88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