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试验采用模拟降雨手段,对总氮、铵氮和硝氮流失量过程曲线及三者的浓度百分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获得以下结论:(1)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氮流失的浓度和流失总量都会相应增加,在覆盖度较小时,雨强对氮流失浓度和流失总量起决定作用.(2)径流量随时间延长的增加趋势十分明显,径流中流失的总氮浓度随着时间延长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流失量却呈上升趋势.铵氮和硝氮流失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径流前期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浓度趋于稳定或减小,后期则又有所上升.(3)与"蓄满"、"超渗"两种径流方式相对应,氮流失类型也有两种:坡地产生"蓄满"径流时,氮流失中可溶性氮流失较多;坡地产生"超渗"径流时,则氮流失中不可溶性氮流失所占比例增加,但是两种情况下,均是以可溶性氮流失为主,其中又以硝氮流失所占比例最大.坡度较小的情况下,次降雨过程中,不溶性氮占总氮流失量的百分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推荐文章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人工模拟降雨
雨强
红壤
养分流失
坡地氮磷流失过程模拟
坡面流
质量传递
水污染
数学模型
滇中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氮磷流失特征
土地利用类型
氮磷流失
径流
红壤丘陵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雨强下坡地氮流失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面源污染 降雨 径流 氮流失
年,卷(期) 2007,(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76-45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7.1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丽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48 516 15.0 21.0
2 王辉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66 801 14.0 27.0
3 倪含斌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7 123 5.0 7.0
4 吴希媛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6 10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33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源污染
降雨
径流
氮流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