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监测室内细菌总数的捕获效果.方法 使用自然沉降法(平皿暴露10 min)和撞击法(FA-1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课室、实验室、办公室同步采样;同时用撞击法以28.3 L/min分别进行1 min、10 min、15 min空气采样结果的监测.结果 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测得空气细菌总数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线性相关关系;与自然沉降法比较,撞击法捕获空气细菌的效率更高(F方法=147.825,P=0.000);撞击法采样15 min时所采空气细菌总数下降(F=17.171,P<0.001).结论 撞击法的灵敏度更高,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清洁程度场所的室内细菌含量的差异;撞击法采样时间较长时,捕获空气细菌效率下降.
推荐文章
室内空气甲醛现场监测技术研究
数学模型
现场监测
甲醛
普通家庭
室内空气污染实时监测应用探讨
室内空气品质
实时监测
空调
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的监测
室内空气
污染
监测
室内空气监测净化系统设计
物联网
智能家居
空气净化
2.4G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捕获效果的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撞击法 自然沉降法 室内空气 细菌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疾病预防控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2-2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17
字数 29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19.2007.03.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巧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19 109 7.0 10.0
2 陈新宇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5 227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撞击法
自然沉降法
室内空气
细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医学杂志
月刊
1672-3619
44-1503/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4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324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