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越剧艺术节看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引起我的思考;这次在中国剧协举行的座谈会上,听了茅威涛对她当团长以来对剧目选择和剧团发展的想法和实践的讲述,又受到许多新的启示.
推荐文章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十八相送"的解释力
言语行为理论
十八相送
解释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特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艺术特征
西方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
莎士比亚
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茅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戏剧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戏剧沙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8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葵 7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戏剧
月刊
1001-8018
11-1767/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7层
2-3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1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