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推荐文章
甘草根系呼吸代谢与生物量积累的相关性分析
甘草
呼吸代谢
生化途径
生物量
灰色关联度
藏北高寒草甸根系生物量与碳氮分布格局及关联特征
根系生物量
土壤碳氮
根系碳氮
海拔
土壤深度
高寒草甸
东北玉米根系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玉米
根系生物量
根长
根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来源期刊 草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栽培甘草 根系 分布规律 生物量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牧草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67.7
字数 26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629.2007.07.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文芝 16 138 8.0 11.0
2 祝玲敏 10 106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栽培甘草
根系
分布规律
生物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科学
月刊
1001-0629
62-1069/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54-5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9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750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