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硫酸盐溶液体系进行三价铬电镀,获得厚度超过30 μm的铬镀层.分别探讨了ρ(Cr3+)、ρ(添加剂)、ρ(H3BO3)、(φ)(络合剂)和pH对镀液覆盖能力和镀速,电镀时间对镀速和镀层厚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镀层的硬度和表面形貌.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144 g/L Na2SO4,50 g/L K2SO4,60~80 g/L硼酸,15 g/L Cr3+,10~15 mL/L络合剂,1.0~1.5 g/L添o6加剂,适量66润湿剂,pH = 2.5~3.0,温度40 °C,电流密度为10~20 A/dm2.在此工艺下,获得了半光亮、银白色的铬镀层,硬度为706 HV.通过200°C热处理后,铬镀层的硬度达到最大值,为1 401 HV.但热处理温度升高,铬镀层表面出现裂纹而影响镀层质量.
推荐文章
三价铬电镀铬镀层性能的研究
三价铬电镀
镀层
耐蚀性
Tafel曲线
硫酸盐电镀三价铬镀层性能研究
三价铬镀层
耐蚀性
硫酸盐
CASS试验
三价铬氧化方法比较研究
分光光度法
氧化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研究
铬(Ⅵ)污染
生物修复
硫酸盐还原菌
土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硫酸盐溶液体系中三价铬镀厚铬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电镀与涂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三价铬 镀厚铬 硫酸盐体系 镀速 正交实验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153.11
字数 42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227X.2007.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国鹏 60 800 16.0 24.0
2 胡耀红 29 470 13.0 21.0
3 曾振欧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学院 68 799 17.0 24.0
4 王华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学院 12 189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9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价铬
镀厚铬
硫酸盐体系
镀速
正交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镀与涂饰
半月刊
1004-227X
44-1237/TS
大16开
广州市科学城科研路6号
46-15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96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35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