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摘要: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产生于多种类型细胞的磷脂类物质,通过其特异性受体介导,诱发多种生物学效应.PAF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PAF作为一种逆向信使,通过调控突触信号传递及可塑性,提高突触长时程增强的效能,促进学习记忆,因此模拟PAF作用或调控PAF产生及灭活可望成为促智药开发的新目标.但在病理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HIV相关性痴呆或脑缺血等)下,局部异常产生的PAF又可作为一种强效的炎症介质和神经毒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调控PAF的代谢及其效应(如阻断PAF受体)将成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HIV相关性痴呆以及脑缺血的重要策略.
推荐文章
中枢神经系统microRNA及其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
microRNA
中枢神经系统
药物成瘾
神经蛋白聚糖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蛋白聚糖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脑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透明隔腔异常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中的价值
透明隔腔
胎儿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筛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双重活性及在新药开发中的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学科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学习记忆 突触长时程增强 阿尔茨海默病 HIV相关性痴呆 脑缺血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讲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2501.2007.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娟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100 789 12.0 25.0
2 陈红专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33 184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小板活化因子
学习记忆
突触长时程增强
阿尔茨海默病
HIV相关性痴呆
脑缺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月刊
1009-2501
34-1206/R
大16开
199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116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