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对白肋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夜间地温较高,白肋烟株高的最大增长率在移栽后50~60 d,比茎围提前10~20 d;不同氮素形态在60 d时对株高、茎围的生长影响最大;干物质积累40d前少,以后快速增多,不同氮素形态对干物质积累影响60~80 d>80~96 d>40d前;施氮为100%NH4+-N,后期叶色偏深,成熟有所推迟,晾制后色稍深,组织结构较密,光泽较暗,化学成分协调性差,产量增加而品质低劣,反之用100%NO3--N,生长后期易脱肥落黄,光合产物积累不够,晾制后叶片色偏淡偏薄、结构松散,化学成分协调性欠佳,产量、质量也不理想;综合内外在品质、产量产值效益结果,在当地施肥管理水平下,施50%~75%的NO3--N有利产量、质量的提高.
推荐文章
基于模糊聚类分区施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模糊聚类
分区管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素形态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小麦
氮素形态
增硝营养
产量
干物质
低肥力土壤施氮对烤烟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施氮量
烤烟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
产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素形态对白肋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内蒙古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白肋烟 氮素形态 干物质积累 产量、质量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5,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72
字数 32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0907.2007.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柴家荣 56 467 11.0 18.0
2 尚志强 35 424 13.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肋烟
氮素形态
干物质积累
产量、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农业学报
双月刊
2096-1197
15-1375/S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
16-7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24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90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