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4-07-2006-07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的KD患儿67例,将患儿分为无冠状动脉损伤组(39例)和冠状动脉损伤组(28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另以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TM水平.结果 急性期有、无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sTM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sTM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1);治疗后sTM水平降低,冠状动脉损伤组KD患儿的血浆sTM水平急性期[(74.04±16.68)ng/mL]、亚急性期[(46.48±14.12)ng/mL]和恢复期[(38.94±12.93)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4.00±5.58)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患儿急性期[(37.06±14.55)ng/mL]、亚急性期[(34.04±12.47)ng/mL]sTM水平亦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16.42±9.16)ng/mL]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M可能参与了KD冠状动脉损伤的病理过程,检测sTM的水平对评估KD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意叉.
推荐文章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临床意义——附46例报告
血栓调节蛋白
血浆
红斑狼疮,系统性
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RA患者血浆和滑液中可溶性尿激酶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可溶性尿激酶受体
关节炎
类风湿
骨关节炎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与血浆sFKN水平的关系探讨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可溶性不规则趋化因子
C反应蛋白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冠状动脉内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崎病患儿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内皮细胞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1-7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28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224.2007.10.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军 158 769 12.0 19.0
2 杨世伟 47 210 8.0 12.0
3 秦玉明 61 297 10.0 14.0
4 王大为 47 230 9.0 12.0
5 胡静 41 193 8.0 11.0
6 龚春华 8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内皮细胞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月刊
1005-2224
21-133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5层
8-17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17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614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