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研究一直缺乏动物利用条件下的长时间梯度田间试验,而混播草地的放牧利用年限是生态脆弱的南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用考力代绵羊轮牧,在牧前和牧后草地现存量(干物质,DM,dry matter)分别为1800~2500(草层高15~18 cm)和900~1200 kg·hm-2(草层高3~5 cm)的适度放牧利用条件下,对亚热带最常见的豆科牧草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与禾本科牧草的两两混播草地的群落生产力和持久性开展长期研究.20年的结果表明:适度放牧利用下,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长期稳定,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总盖度20 a后仍高达97%以上;适度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产力持久性,红三叶、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黑穗画眉草 (Eragrostis nigra)都在群落中长期存在;群落净产量和持久性是尺度依赖的,群落长期净生产力以红三叶+鸭茅的最高(DM产量353.3 g·m-2·a-1) (P<0.05),对杂草侵入的抵抗力最强,而前10 a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有很高的净生产力(DM产量449.8 g·m-2·a-1);物种的生产力受伴生种的影响,前10 a红三叶在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和黑穗画眉草组合中的产量高于其它组合(P<0.05);不同的物种侵占力不同,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黑穗画眉和鸭茅,非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白三叶.
推荐文章
喀斯特地区永久性禾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群落种间竞争与共存
禾草+白三叶草地
不对称竞争
共存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区长期草地利用制度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喀斯特草地
放牧
刈割
群落稳定性
放牧牛羊对云贵地区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禾草/白三叶草地
群落结构
生物量构成
土壤养分
草地稳定性
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放牧强度
混播草地
黑麦草
白三叶
牧草量构成
生产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红三叶 混播群落 总生物量 盖度 持久性 相容性 侵占力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124
页数 8页 分类号 S872.8|Q948
字数 77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07.01.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文兰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14 259 9.0 14.0
2 王堃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所 127 2339 26.0 40.0
3 洪绂曾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所 15 427 11.0 15.0
4 王元素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所 7 15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91)
二级引证文献  (218)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6(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喀斯特地区
红三叶
混播群落
总生物量
盖度
持久性
相容性
侵占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