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牙菌斑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所组成.由于口腔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致病菌;对于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变迁及其基因表达、菌斑基质中功能性蛋白质分子作用的研究甚少.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非培养方法、二维电泳、生物质谱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从整体水平对菌斑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成为可能.探讨这些参数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口腔微生态理论和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为通过生态方式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牙菌斑生物膜模型的研究进展
牙菌斑
生物膜
模型
牙菌斑生物膜密度感应信号的研究进展
牙菌斑
密度感应
信号传导
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细菌生物膜
抗生素耐药
形成发展
耐药机制
废水处理用生物膜载体研究进展
废水处理
生物膜载体
可降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牙菌斑生物膜特性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牙菌斑 生物膜 微生物学 龋病 牙周病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81|R378
字数 56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07.02.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牙菌斑
生物膜
微生物学
龋病
牙周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月刊
1674-8115
31-2045/R
大16开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9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9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